
女性朋友特別容易有私密處問題,太悶熱、穿太緊、如廁後衛生紙擦拭方向不對,「下面」就容易感染。因此要勤做好會陰部清潔與私密處保養才行,正確的護理觀念妳知道嗎?
陰道分泌物是否健康,2 條件判斷
1. 沒有強烈的味道,有一點味道是正常的。
2. 沒有除了透明或淡白色之外的顏色,除非是生理期前後的經血。
如果說只是感覺分泌物比較多,覺得濕濕的有點不舒服,這都還是可接受的現象。但如果已出現搔癢感或者是痠痛感,或者是明顯的顏色和味道變化,那就應該要先看醫生,確認到底有沒有感染。
會陰部清潔原則
▶ 內部狀態要注意
私密處內部是屬於弱酸性體質,pH 值介在 3.5 – 4.5,因此並不能用一般的肥皂、沐浴乳清潔,否則會破壞好菌的共生環境,因為一般的肥皂和沐浴乳都是鹼性的,使得原本平衡的環境被打壞!
若是正常狀態下,用溫水輕輕的潔清潔外部即可,內部其實是乾淨的;但如果因為感染或是免疫力下降而出現過量且顏色怪異、有異味的分泌物,則需要求助婦產科醫師。
▶ 外部清洗不馬虎
除了內部的狀態要注意,平時洗澡的時候也要清潔外部的大小唇喔!一整天在外有上過廁所、使用衛生紙、衛生棉等,難免會在肌膚上留下痕跡,因此洗澡的時候就要好好善待私密處,用溫水輕輕地翻開中間的間隙除去殘留物,並起在穿上衣褲前擦乾不留水分,才能保持私密處乾爽舒服。

▶ 清洗私處正確的方法:
1. 清洗次數:平常每天 1 次即可,若出汗多或者月經期可適當增加清洗次數。
2. 清洗方式:最好採用淋浴,用溫水沖洗,如果無淋浴條件,可以用盆代替,但要專盆專用。
3. 清洗順序:先洗凈雙手,然後從前向後清洗外陰,再洗大、小陰唇,最後洗肛門周圍及肛門。
陰部清潔的 3 大迷思
1. 私密處問題,可以用陰道清潔品改善?
很多女生會有一些私密處的困擾,像是下面搔癢、有異味、白帶顏色不對、分泌物過多等問題,卻認為可以使用陰道清潔品改善症狀,其實這樣不但沒有效果,可能還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建議如果已經到了搔癢難耐、分泌物出現異常顏色的話,很有可能是念珠菌性陰道炎的影響,盡早就醫為宜。
2. 如廁後,衛生紙擦拭方向不要「由後往前」!
女性尿尿完後,衛生紙千萬別由後往前擦,或是前後來回擦拭,以免衛生紙先碰觸肛門,可能將過多細菌帶到陰道口。正確擦拭方向應該是「由前往後擦拭」或「將衛生紙貼在尿道口,使尿液吸附在紙上」這兩種。
3. 看婦產科前要先清洗會陰部嗎?
有部分女性認為看婦產科前應先清洗私密處,代表對醫生的尊重,在此強調:看診前不必除毛,也不要特意清洗下體。私密處清洗得太乾淨,反而會將原本嚴重的症狀洗掉,讓醫師無法了解私密處的真實狀況,甚至有可能會影響診斷結果。
日常私密處保養小撇步
1. 避免經常穿著丁字褲或過緊的內搭褲、牛仔褲。
2. 要勤換內褲,且選擇純棉或透氣速乾的材質。
3. 經期來時須經常更換衛生棉及護墊。
4. 每次性行為之後以清水清洗私密處即可,不需要任何私密保養液來清潔。
5. 避免泡澡,儘量採用淋浴,非必要的情況下也不要灌洗陰道。
6. 不要憋尿,養成多喝水多排尿的習慣,尿流沖洗有助避免尿道發炎。
7. 作息正常不時常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