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靠著它規律且有效的收縮,才能將血液輸送至身體各器官組織。在心臟右心房的後上方有一群具有發電功能的細胞聚集稱之為竇房節,所產生的電再經由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房及心室,造成心房及心室的收縮而造成心跳。當心臟的某一個部門出現了問題,導致整體不能正常工作的時候就是心律失常了。
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包括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早搏,陣發性心動過速、房顫、傳導阻滯等。心律不整發生的原因可分為衝動形成異常和衝動傳導異常;心律不整發生時心率的快慢可分為快速性心律不整和緩慢性心律不整。
臨床上最普遍的症狀是心悸、胸悶、胸痛、突然感覺心臟的跳動和撞擊,甚至會有暈眩、昏厥、呼吸困難的情形,出現這些症狀時便應立即就醫。心律不整嚴重甚至會引發血壓下降、冒冷汗、休克、心跳停止、猝死等。

就醫時,首要會被安排照心電圖,心電圖是診斷心律不整最重要的一項無創性檢查技術,它可以明確檢查出患者是否患有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其次是心臟超聲和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等檢查。心臟超聲可幫助了解患者的心臟結構和功能是否正常,從而進一步明確心律不整的病因;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可以監測一天的心電活動,比心電圖更為全面,能夠檢查出各類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治療的方法有藥物治療,電燒術治療,而必要時,可裝置心律調節器。可是除了病理性因素外,精神緊張、熬夜,過量煙、酒、濃茶、咖啡時,也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所以在平常生活中也應多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