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還記得「日日運動身體好,男女老幼做得到」嗎?這是康文署與衞生署合辦的全民「普及健體運動」,鼓勵市民多運動,並宣揚運動對健康的好處。除了健康,運動也可達致減肥的目的,是讓體態更好看。不過,是否日夜不休地做運動,就是健康呢?常言道「過猶不及」,若果運動過度隨時帶來傷害。
運動過度自我檢測
探討運動過度的害處前,先作以下自我檢測:
‧ 有沒有因要運動而影響正常社交,例如取消與朋友或家人的聚會?
‧ 有沒有總想著鍛鍊的事?
‧ 有沒有因要事無法運動而感內疚?
‧ 有沒有生病或疲倦仍堅持鍛鍊?
‧ 有沒有就算醫生叮囑要適當休息,卻忍不住去鍛鍊?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務必要小心,因為可能已出現失控及不能自制的「運動上癮」,久而久之,便會跌入「過度運動」的陷阱。
過度運動的症狀
心律不正
鍛鍊時,每分鐘心跳約是 170 減去年齡,超過就是運動過度;訓練後的 10 分鐘內,也就是平復期,心跳若不可回到正常,同樣代表運動過度。
噁心想嘔
運動時若身體狀態跟不上,無法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令體內氧氣不足,致酸鹼平衡失調、代謝性酸中毒等問題,便有想嘔吐的表現。
疲勞不堪
運動時,肌肉需要大量氧氣轉化成能量,以幫助活動,運動強度越大,氧氣會集中送到肌肉,令身體其他部位缺氧,導致疲勞、精神不佳。
全身痠痛
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非常正常,不過若痠痛持續超過一周,表示肌肉可能出現損傷,要注意下次訓練時該降低強度。如果在運動過程中發現急性劇痛,則需馬上停止運動並休息,或許要尋求醫生協助,看看是否有嚴重創傷。
焦慮感變重
鍛鍊超過身體負荷,會令壓力荷爾蒙失衡,致焦慮感變重。若當心情不好時仍想堅持運動,可選擇「輕運動」,像是瑜伽等。

影響睡眠質素
適當運動或睡前伸展,有助減少呼吸紊亂,令人進入深度睡眠,但是過於激烈的訓練,會導致心跳呼吸加速、專注力提高,令人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而導致失眠。
食慾不振
大量運動過後,通常不會讓你胃口大開,反而是什麼都不想吃,除了稍微降低強度之外,同時要注意補充營養,才能幫助身體更快恢復。
身體局部磨損
跑步及重量等訓練,可能會造成身體局部過度使用,致關節及肌肉磨損,常見的有腰背肌慢性磨損和膝關節磨損等問題。若有上述情況出現,就需要改變運動的方式或改做其他運動,減少局部重複動作所帶來的運動傷害。
內分泌失調
長期過度運動所引起的疲勞,會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使雄性素及雌激素的前驅材料去氫皮質酮(DHEA)濃度下降,影響肌肉、骨骼和紅血球的生長,讓人提前衰老、降低抗氧化能力。另外,也容易導致荷爾蒙失衡,而出現感冒、經期紊亂、性慾下降等情況。
結語
若出現過度運動的後遺症,必須馬上暫停運動,聽取醫生的意見,並藉睡眠、休息及養分補給,以達修復身體機能之效。同時,要細心檢視或請教專業意見,哪種運動或運動量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