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不少人都有皮膚乾癢的症狀。如果你的皮膚出現乾、裂、脫屑及發癢情形,這有可能是乾燥性皮膚炎。

  乾燥性皮膚炎主要是因皮膚的水分散失及皮膚脂質層保護作用不足,造成皮膚太乾燥而引起痕癢發炎。

  氣溫下降,相對濕度較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皮膚屏障缺損,導致保水功能較差,環境中的過敏原容易侵入皮膚角質層,使得患者常有痕癢、乾燥、脫皮、發紅、手腳出現紅疹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全身超過一半的皮膚都有傷口。如果皮膚出現脫皮而忍不住去抓的話,脫皮的地方會形成紅腫的斑塊,甚至出血,加重脫皮的循環。

要改善皮膚乾燥狀況,可跟從以下幾點:

  1. 避免水溫過熱

天氣寒冷時很多人會洗熱水澡,但水溫過高會讓皮膚表面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層洗走,讓皮膚更容易受傷害,加劇皮膚乾燥痕癢。

2. 使用沐浴乳

洗澡時建議使用沐浴乳,避免使用肥皂。因為肥皂的清潔力較強,容易洗掉過多保護皮膚的油脂,導致肌膚更乾燥。

3. 加強保濕

洗完澡後趁皮膚還充滿水分時,立刻擦潤膚乳液,使皮膚有一層保護膜,防止水分散失並保持肌膚滋潤。選擇凡士林或含有燕麥、神經醯胺等成分的乳液,如此可減少水份散失,使皮膚恢復其正常含水量。

4. 勿搔抓患處

為免造成皮膚發炎而形成惡性循環,記住不要去搔抓患處。如果很癢時可輕拍皮膚。

  治療乾燥性皮膚炎應該循序漸進,並配合生活習慣的改善。當改變生活習慣仍沒有明顯效果時,應向皮膚科醫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