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是香港婦女最常見癌症,男性亦有機會患上,但是女性患上的機會較大。在香港,平均每15位婦女便有一位於一生中會有機會患上乳癌,更位列香港婦女致命癌症第三位,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乳腺癌已經成為女性新發惡性腫瘤中榜首的健康危機。
《 2020 年中國女性健康粉紅報告》
每年 10 月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又稱粉紅絲帶月,希望呼籲社會關注女性乳腺健康。 10 月底時,愛康集團發佈了《 2020 年中國女性健康粉紅報告》。報告當中指出,女性在 30 歲之後,乳腺異常檢出率明顯增高,不容忽視。
國家癌症中心 2019 年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 2015 年中,中國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約為 30.4 萬例,其中 17.1 % 是女性惡性腫瘤新發病例,位居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例數第 1 位;2015 年,中國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約 7.0 萬例,而乳腺癌的死亡病例佔當中的 8.2 %,在所有女性惡性腫瘤中死亡病例排第 5 位。
報告分析
女強人乳腺問題更嚴重:報告顯示,女性高層的乳腺彩超(除乳腺增生外)異常指標的檢出率比普通員工高 8.33 %。這可能與年齡、工作環境、結婚年齡、卵巢功能失調、遺傳等因素有關。金融從業者異常率最高:從職業來看,以從事金融、能源的行業的女性檢查出異常率為最高,分別達到 33.50 %、 32.99 %。
報告指這些行業女性多從事腦力勞動,文化程度與社會經濟地位都相對較高,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生育年齡相對較晚,同時受到基因突變及環境影響,可能更容易導致乳腺疾病的發生。

乳癌是甚麼?
乳癌是乳腺細胞不正常及失控地生長,並且同時間破壞人體健康組織甚至擴散至其他器官。當惡性腫瘤出現於乳房,便會形成乳癌。
乳癌會破壞乳房組織,繼而入侵腋下淋巴線。如果沒有及早處理,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以及其他內臟器官,損害受影響器官的功能,威脅健康及生命。
乳癌的病微
乳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以下變化均有機會是乳癌的先兆:
乳房:
- 出現無痛硬塊
- 形狀及大小改變
- 皮膚缺損
- 皮膚組織出現變化,呈橙皮病變
乳頭:
- 出血、凹陷、紅腫
腋下:
- 無痛腫脹或有硬塊
- 淋巴長大或淋巴結發大
當然,乳房疼痛通常與乳癌無關。許多健康的婦女在月經前都會感到乳房腫脹及敏感。如發現乳房有以上任何症狀或有懷疑,請盡快求診。
乳癌成因
隨著女強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患上乳癌的機會有增無減。根據乳癌基金會中提及的「香港乳癌實況第九號報告」顯示,乳癌患者大多有以下特徵:
- 缺乏運動
- 未曾餵哺母乳
- 超重或過度肥胖
- 生活壓力大
除此以外,以下因素亦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 家族遺傳或曾經患上其他癌症
- 基因變異(如 BRCA 基因突變)
- 12 歲以前初經或 55 歲後停經者
- 從未生育或 35 歲之後首次生育者
- 長期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超過 5 年
- 有飲酒習慣
- 曾接受荷爾蒙補充劑療法
及早檢測和發現
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應該根據不同年紀、過往病歷和家族病史等,常規地接受乳房檢查,有助及早發現乳房問題;例如由發育期開始每月進行自我乳房檢查、30 歲起每年進行超聲波檢查及 40 歲後每兩年接受乳房造影檢查。
進行乳癌篩查後,專科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決定需要跟進的次數、時間及方法;以女士常見的乳房纖維瘤為例,可以手術切除、進行每六個月至一年常規觀察或先抽針化驗,確定性質才決定跟進方法。然而請注意,所有意見必須由專業醫生決定,以避免遺留及延遲治療。
進行篩查和及早檢測的好處
早期乳癌有較大比率可以根治及痊癒。經篩查發現的乳癌,通常都屬於早期乳癌。調查顯示,患者如於第一期確診乳癌,其五年存活率達 97.5%;然而,於第四期才確診的患者之存活率只有 19.3% 。
預防方法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預防乳癌,例如:
- 每星期最少 4 小時的適量運動
- 少進食脂肪類食物,每天吃 5份以上的蔬果
- 多進食十字芥花科蔬菜(例如西蘭花、羽衣甘藍等)、全穀類食品、抗氧化食物、維生素 D 及鈣質等
- 建議 BMI 維持於 18.5 至 25
- 減輕生活壓力
- 不煙不酒